中國大陸打算加入WTO,對資金、技術密集的行業,沖擊較大。而那些密集型行業所受到的沖擊則相對較少,面臨的是一次發展的契機,皮革是中國的第三大出口產品,皮革業在中國產業來說也是目前出口的重要行業之一,改革開放20年來所累積的經驗和其行業所具有的特點,更使皮革行業能夠坦然面對WTO。
一、中國采自然放養,皮革品質不高
目前,在中國的畜牧業大部分處于自然放養狀態,牲畜生長期長,和歐洲的獸皮相比,原料皮料差、傷殘多、粒面粗,并不屬于上等的皮革出產國。
每年中國大陸皆會高價進口一千多萬生皮和成品革,加入WTO之后,進口關稅將會降低,花費相同的成本勢將能進口更多的上等皮,這樣一來下游的皮革制造商的皮制品將有更多的國際競爭力。
另一方面,我國現有二000多個皮革第三資企業,雖然只有皮革企業總數的二四%,但銷售收卻占到了全行業的五三%,國際化程序相對提升,同時,皮革行業中五0%以上得產品輸出,出口總款額大于一百億美金,對外貿的依存度大,加入WTO之后,皮革行業將分享經濟一體化所帶來的好處,能享受到多邊性、永久性的最惠國待遇,對準單邊配額限額被取消,最直接的好處是有利于全方位擴大皮革出口,中國的皮革制品市場也就寬闊多了。
二、積極轉型的低價鞋業
產品的成本低了,而制品的市場變大了,皮革制品廠家可能獲得的利益也就多了,加入WTO之后,皮革業也必然會受到一些沖擊,大量的外國皮革產品會源源不斷地進入中國市場,對于這在家門口的競爭,中國皮革也顯得相當自信,進口皮革產品的最大弱點是勞動力成本高,價格也就居高不下只能占領中國的部分高檔市場,如國外高檔皮鞋進入中國市場到少八百多元一雙,而中國制革業的勞動成本低,五00元以下廣闊中低檔鞋市場仍被牢牢地掌握在中國廠家手中,同時,也應該可以看見,國外高質量的產品,先進的管理、技術和管銷理念,將是國內企業學習和借鑒的榜樣,在國內企業 增加壓力的同時,國處產品也帶來了新活力和動力。
最近兩年,皮革行業內部對于加入WTO提議紛紛,大家認為世貿組織成員的貿易額目前以占當前世界貿易的九0%以上,在全球貿易發展中有著愈來愈大的影響和支配作用。中國大陸作為全球最大的皮革生產國和出口國,一直希望加入這個當代最大的多邊國際貿易組織。所以在西元二000年入會,也將是財經官員努力的方向之一。
三、欲打響品牌的策略
皮鞋是皮革得主要產品,世界上有五0億美元皮鞋貿易,中國大陸就占了一半以上,但都是低價鞋,中國生產的皮鞋定價約在五~一0美元左右,比印度和巴基斯坦都便宜約二美元,同一雙鞋如果打上“中國制造”,它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就只是八美元,如果打上“意大利制造”,那么他就值十八美元,沒有叫得出來的品牌是中國制造商得切夫之痛。
中國皮革工業協會認為: “加入WTO, 中國大陸的經濟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各行業由部分進入國際市場到全部進入國際市場,全行業都必須提高警絕,加速進行結構調整,進一步實行規模化、集團化和國際化。未來幾年內,皮革工業應將充分利用國內知名“真皮標志”,把三~五個中國知名品牌打入國際市場,要改變外國人對Made in China的印象。
另外,中國對自身鞋業廠商非常有信心的原因是來自規模因素,中國皮革工業協會表示,國外的皮革廠最多只有二0人,一年的生產量最多只一.五萬雙,但是生產的都是做工精細、品質優良的高檔鞋,而中國大陸的鞋廠規模都相當大,一般鞋廠的工人的產量通常是國外的十多倍,且中國工資又是意大利的工資的十分之一,所以意大利等發展國家都放棄勞力密集的鞋業,八0年代,發展國家的皮革產量占全世界總產量的六四.七%,而到了九0年代中期,都已經斗降至二九%,而發展中國家的產量比重卻從原來的三五.三%,升至七一%。像皮鞋一樣,皮革的生產和貿易重心也從發展國家轉移至開發中國家,八0年代初,發展國家的牛皮輕革產量和羊皮輕革產量分別占世界總產量六一%和五五.二%,到了九0年代,這兩個國家都降至了一七%和二一%。印度、巴基斯坦等發展中國家都在力爭成國新的世界皮革中心,如今,加入WTO危中國競爭皮革中心去除了貿易障疑,使中國也有機會和其他兩國鼎立世界皮革中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