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對71家整機生產企業的統計,今年1季度行業產銷同步大幅增長,進出口價格明顯回升,經濟運行質量顯著提高,預示著全行業正向產品結構調整和質量效益型增長方式的良性方向發展。
一、基本情況:
1-3月,行業主要經濟指標全線大幅上揚,產銷增長并駕齊驅,對外貿易勢頭強勁,產品進出口增長迅速。主要表現在:生產顯著加快71家整機企業1季度累計生產各類縫紉機180.79萬臺,同比增長8.. 40%,完成工業總產值24 .10億元,同比增長58.27%,產量、產值雙雙高速增長,預示著行業已進入新一輪的快速增長期。企業在擴充產量的同時也開始注重增加產品的附加價值,1季度71家企業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6.41億元,同比增長51.76%。
銷售同步增長在生產快速發展的同時,產品銷售也同步大幅增長。 1季度71家企業累計銷售各類縫紉機18 6.33萬臺,實現銷售收入20.73億元,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75.72%和56.42%。其中,家用機累計銷售 85. 5萬臺,同比增長111.04%,工業機累計銷售100.8萬臺,同比增長53.88 %。
效益有所改善今年一季度,71家企業的利稅總額為25647.34萬元,其中利潤18775.51萬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89.56%和13..56%。家用機利稅總額4.34萬元,企業平均增利15.58萬元;工業機利稅總額 25643萬元,利潤18627.39萬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75.34%和 113. 29%。
貿易勢頭強勁據海關總署統計,一季度我國縫紉機及零部件對外貿易總額為2.88億美元,同比增長58. 76%,其中,出口1.49億美元,同比增長66.77%,進口1.40億美元,同比增長51.05%;一季度行業進出口實現順差896.94萬美元。
一季度出口家用機2412.24萬臺,創匯4846.64萬美元,同比增長114. 41%和45.12 %;出口工業機51.77萬臺,創匯6667.67萬美元,同比增長 29.19%和81.43%;出口繡花機724 0臺,同比下降41.27%,創匯1085.33 萬美元,同比增長196.16%;零部件出口創匯2288.16萬美元,同比增長 48.04%。
一季度進口家用機17.69萬臺,同比增長45.25%,進口額301.70萬美元,同比下降24.2 8%;進口工業機7.13萬臺,進口額6961.15萬美元,同比增長24.81%和23.64%;進口繡花機64 1臺,進口額2962.51萬美元,同比增長126.50%和110.59%;零部件進口額3765.49萬美元,同比增長 106.07%。
二、行業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
隨著入世效應的顯現,今年1季度,我國縫制機械行業與往年相比,出現了一些良好的運行態勢。
產銷同步大幅增長一季度,行業產銷量的增長均超過75%,產銷值的增長均超過55%,這種情況是近年來不常見的。原因主要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入世效應開始體現,服裝、鞋貿、箱包、裝飾等行業發展迅速,帶動了縫制機械工業生產規模的擴大;其次是市場競爭日趨充分,企業為了爭奪市場份額,獲得先發優勢,紛紛加大了生產數量;第三,隨著改革進一步深化和科技飛速發展,農村剩余勞動力逐步向勞動密集型的傳統制造業領域流動,各地政府采取扶持和鼓勵政策,促進了產業的發展。
高附加值產品增長迅速在各類縫紉機品種中,高附加值的產品增長迅速。多功能家用機累計生產36.43萬臺,同比增長277.88%,比普通家用機多218個百分點;高速平縫機累計生產48.77萬臺,同比增長106. 32 %,比中速平縫機多171個百分點;高速包縫機累計生產15.64萬臺,同比增長128.27%,比中速包縫機多93個百分點;多頭繡花機累計生產2626 臺,同比增長139.82%,比單頭繡花機多132個百分點。企業的增長模式由規模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的轉變。
特種機增勢加快曲折縫、加固機、封包機、繃縫機的產量增幅分別為147.49%、149.50%、13 3.76%和108.94%,釘扣機的產量增幅更是高達 236.46%。特種機增勢加快,說明行業中的一些企業開始注重滿足用戶的特殊需求,產品生產結構向多品種方向發展。
工業機出口單價回升今年1-3月工業機及零部件出口單價均出現回升,為.一季度行業經濟運行增加了一個顯著的亮點。前3個月,工業機出口平均單價為128.80美元/臺,同比增長40.61%;繡花機在出口量下降4 0%的情況下,出口額增長近2倍,出口平均單價為1499.08美元/臺,同比增長404.25%;縫紉機零部件出口平均單價為2.39美元/公斤,同比增長32.04%。出口產品結構調整是價格回升的主要原因,企業紛紛推出三自動、電腦控制附加值較高的新品,拉動整體價格上揚;此外,原材料價格上漲、企業戰略調整、行業綜合競爭實力的提高等因素也對產品價格產生影響。
三、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首季經濟運行中也存在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和趨勢。總體發展仍以規模為主 一季度,71家整機企業產量的增長比產值的增長高出25個百分點;縫紉機整機(含家用機、工業機、繡花機)出口量的增長比出口額的增長高出近50個百分點,家用機出口平均單價下降了32.32%。說明行業仍未走出規模型發展的階段。產量增長幅度過大,有可能激發“價格戰”的爆發;低水平的盲目重復建設,也會在某些地區形成局部過熱現象,企業忙于生產而忽視了研發,造成發展后勁不足;庫存大量增長,企業資金運轉不暢,1-3月份,71家企業累計庫存39.84萬臺,同比增長44.58 %。 零部件進口激增據海關總署統計,一季度我國進口各類縫紉機零件總額為3765.49萬美元,同比增長1 06.07%,其中家用機旋梭進口額同比增長164.39%,縫紉機專用特制家具、底座和罩蓋及零件進口額同比增 長143.73%。顯示了我國在關鍵零部件的生產上仍然受制于國外,對高品質縫紉機的配套要求還需進一步提高。
不確定因素增加今年一季度,除了固有經濟因素以外,突發事件也對行業造成了一定影響。伊拉克戰爭的爆發使得眾多原材料價格暴漲,與去年同期相比,鑄鐵漲幅在15-20%左右;鋼材漲幅達80%;鋁的價格由去年的13 60元/噸上漲到1570元/噸;原材料價格上揚,致使整機成品價格也隨之走高,給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造成一定壓力。此外,“非典”也會對企業生產銷售、勞動用工、對外交流產生不利影響。
產總值達23562億元,同比增長9.9%,達到1997年以來同期增長最快的速度,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1737億美元,增長42.4%。盡管遇到多種不利因素的影響,預計2 季度我國經濟仍將以超過7%的幅度高速發展。
二季度是縫制機械生產的傳統淡季,但只要我們依靠國家產業政策、認清形勢、把握機遇,全行業就能繼續保持高速發展的良好態勢,使“ 淡季不淡”愿望成為現實。
預計上半年,行業主要整機生產企業累計工業總產值、工業銷售產值將分別突破50億元和40億元,工業增加值將達到13億元,產品銷售收入將超過44億元,以上各項數據同比增長幅度仍將超過40%。累計產品產量將達到 430萬臺,其中,家用機240萬臺,工業機190萬臺;銷量將達到370萬臺,其中家用機180萬臺,工業機19 0萬臺。
由于戰爭及“非典”的影響,二季度一些企業的外貿訂單可能會被迫延期執行,給當期的進出口帶來影響。預計上半年我國縫制機械累計進、出口總額將分別達到2.58億美元和3.09億美元,其中累計出口整機 512萬臺,創匯2.15億美元,零件出口額4307萬美元;累計進口整機53 萬臺,進口額2.26億美元,零件進口額8259 萬美元。各項增幅均小于1 季度。
達到行業經濟運行預定目標的關鍵是要及時、合理調整產品結構,實現產業升級。
依靠政策尋找發展途徑調整產品結構就是要實現增長方式的集約化轉變,依靠國家產業政策尋找企業發展新途徑。從一季度的統計資料來看,縫制機械行業仍未走出規模數量型的發展模式,對入世后行業在國際上的形象極為不利。目前,隨著國家一系列產業政策的出臺,行業結構調整遇到了前所未有良好的機遇。一方面,服裝等下游行業在入世后配額限制逐步取消,生產和出口加快,企業追求高品質的企業形象和個性化的產品形象,已不滿足于價格上的比拼,對縫制設備的要求也由過去的廉價向質量可靠、性能穩定方向發展。另一方面,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先進的制造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及高節能技術、環保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使縫制機械的發展逐步走向高效型、組合型,實現機電一體化。縫制機械生產企業應在這種有利環境下加快結構調整步伐,盡快走出互相壓價的競爭誤區,實現高品質、高價格、高效益的良性循環。當前,我們欣喜地看到,一些企業利用“非典”這個產銷阻滯的時期,著手企業內部管理機制的完善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力爭把壞事變成好事,相信在疫情結束后,這些企業的面貌將為之一新。
技術創新再造企業優勢調整產品結構就是要不斷開展技術創新,依靠科學技術和產業化經營再造企業新優勢。多年的實踐,使我們深深認識到,我國縫制機械工業之所以大而不強,一個主要原因是我們的管理理念滯后,特別是對技術創新的認識不到位,研發投入不足、技術力量薄弱,產品大多停留在模仿設計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產品頗為鮮見。在協會七屆二次理事會上,田民裕理事長以《開展技術創新,依靠科技進步,開創行業發展的新局面》為題,對當前行業技術創新工作概況、在全行業進一步開展技術創新的必要性與緊迫性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分析和闡述,并從觀念、體制、模式、計劃、人才、專利、信息化等7個方面提出了推動行業科技進步 的建議。這篇文章是新時期行業科技創新工作的指導性文件,企業應把握文件實質,抓住“科技創新推動年”的有利時機,大力開展技術創新,增加歧異化產品和高附加值產品在總量中的比重,并結合制度創新、組織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營造和確立企業核心競爭力。
品牌戰略增加市場份額調整產品結構就是要樹立高品質的企業形象,依靠品牌戰略和營銷手段增加市場新份額。目前,隨著全國范圍內經營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新一輪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企業只有立足長遠,不斷推出名優產品,創新營銷手段,才能立于不敗之地。要始終圍繞三個關鍵環節狠下工夫。一是狠抓質量標準體系建設。嚴格按照全面質量 管理的要求,認真執行ISO9000系列質量體系認證,將“價格戰”向“ 價值戰”轉化;二是著力搞好營銷策劃。產品投放市場之初,要對企業的整體形象、組織管理、產品的市場定位進行全面策劃,避免盲目擴大生產,造成資源浪費和現金流不暢;三是積極培育品牌美譽度。樹立誠信意識、加強誠信管理、實施誠信經營,自覺遵守市場規則,杜絕一切不正當的競爭行為,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中國縫制機械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