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來得早,所以雖然春節已過,但真正到春暖花開的季節至少還要兩個月,于是,盡管“春裝上市”的噱頭早就開始出現,但眼下市區商業街無論大商廈還是小服裝專賣店,依然是滿眼冬裝。和春節前的促銷活動有所不同的是,現在很多冬裝直接是低折扣,兩折、三折都不稀奇,看上去很像商家過完春節后開始冬裝大甩賣。那么,事實真是這樣嗎?
冬裝折扣見底了?含棉量等細節要看清
這個冬季屬于冷得比較晚,去年12月中旬開始才真正冷下來,這一度讓服裝商家集體感嘆這冬裝生意要比往年差了(本報曾作《這些天,顧客連定制好的羊絨衫都懶得拿,冷得遲,今年冬裝生意也要比去年差了?》等報道)。而隨著春節前后零冷天氣的持續,冬裝銷售迎來轉機。
業內人士表示,畢竟圣誕、春節等大的節點都已經過去了,冬裝銷售旺季肯定已經過去,現在天再冷也只能是冬裝銷售尾聲了,所以服裝商家趁現在消化庫存的可能性比較大,推出一批特價冬裝也很正常,但消費者也不要盲目迷戀冬裝折扣見底,有的低折扣未必劃算,比如基礎價位是否偏高,以及是否是滯銷款式等。
在市區解放路、府橫街的一些服裝專賣店,記者看到羽絨服折扣低至2折,從原價折算下來只要100~150元一件,這樣的價位在羽絨服中的確算很低了;但細看衣服的標牌卻可以發現,有的所謂“羽絨服”標的明明是“防寒服”,其填充物并非羽絨。
盡管大冷天并不會持續很久了,但由于節后不少商場、超市依然保持春節折扣促銷幅度,不少市民這兩天在“淘”一些耐用冬季服裝的便宜貨,比如保暖內衣之類。但記者了解到,在價位比較低的保暖內衣中,棉含量較低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即便是同樣的牌子,含棉量也經常被“精打細算”。如城東歐尚超市中,某款保暖內衣小號的含棉90%,而中號大號的含棉量就降低到了85%。
春裝批發市場還沒大量上市,當心買到舊款!
紹興一些服裝批發商告訴記者,杭州四季青服裝批發市場春裝上市歷年都會有一個月左右的提前量,但現在那里的“重頭戲”還是冬裝清倉,而春裝雖然也已經開始上市,但數量和品種還是比較有限。也就是說,新款春裝的集中推出時間還沒來臨。從這個角度看,目前在零售市場上打著“春裝上市”牌子的,尤其是非知名品牌服裝,是舊款春裝的可能性比較大,消費者要注意甄別。(天天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