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高端瑜伽服飾品牌Alo Yoga(以下簡稱Alo)亞洲首家品牌旗艦店 Alo Dosan 于首爾島山公園開業。
據悉,該店是一棟六層旗艦店,門店被設計成一個以奢華和健康為主題的體驗空間,包括三層零售空間+兩層Wellness Center,還有屋頂花園、療愈空間、VIP區域等。
事實上,Alo Yoga是于2007年在洛杉磯比弗利山莊的一間高端買手店里創立,與Lululemon迅速崛起不同,Alo在最初的十幾年里一直默默無聞。盡管品牌的兩位創始人Danny Harris和Marco DeGeorge都是瑜伽愛好者,創立之初便帶有濃厚的瑜伽基因,品牌卻遲遲未能在運動服飾市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直到2020年Alo的命運才迎來轉折,卡戴珊家族的成員Kendall Jenner、Kylie Jenner頻繁穿著Alo的服飾出街,成為品牌的行走廣告牌,而后還有全球知名歌手Taylor Swift高頻穿著Alo服飾出街等事件出現。
每當有明星和網紅穿著Alo的衣服在Instagram上發帖,Alo官方就會迅速轉發,同時Alo官網首頁也有一個明星專區,整合哪些明星穿了哪些衣服,這些穿搭直接被作為了品牌推薦風格靈感。
據公開資料顯示,從2020年開始,Alo的年收入從約2億美元飆升至2022年的10億美元。而據《福布斯》估計, Alo母公司的收入目前已增長至近20億美元。
在這個瑜伽領域,Alo與lululemon存在強力沖擊,據海外數據公司Earnest Analytics 的分析,截至2024年4月22日的12個月內,Alo Yoga 與 Lululemon的消費者重合率高達63%。另外Bernstein 報告顯示,全美范圍內大約84%的 Alo Yoga 門店都位于 lululemon 門店直徑1公里的范圍內。
至于中國市場,Alo品牌正式入華前夕,國內消費者對其產品的質疑聲不斷,尤其是高仿泛濫、面料體驗“一言難盡”等問題,或為Alo的本土化之路蒙上陰影。
在中國市場,Alo已通過社交媒體吸引海量消費者“求購”現象,吊足胃口,今年年初Alo被曝即將進入中國市場,首店計劃落戶上海靜安嘉里中心,與運動休閑巨頭Lululemon毗鄰而居。這一選址策略被業內視為直接對標Lululemon的信號,意圖爭奪中國高凈值瑜伽愛好者市場。
對于Alo Yoga而言,中國市場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機遇。然而,進入中國市場并非易事,就像當年潮牌當紅炸子雞Supreme。
由于Alo一直未進入中國市場,又名氣很大,現在市面上又有很多通過代購、跨境電商等渠道流入的產品。根據揚子晚報報道,甚至在很多社交平臺上,不少消費者反映,市場上流通的Alo產品“高仿眾多”,且正品“面料體驗參差不齊”,這一點與Supreme當年在中國市場的境遇非常相似。
或許Alo在保持自己的節奏,畢竟其在北美業務逐漸成熟后,才開始籌劃海外版圖擴張。2023年Alo在英國倫敦開出歐洲首店;同期Alo在泰國、印尼等亞洲國家也接連開出區域首店。
另外有“男版lululemon”之稱的Vuori 在2022年進入中國市場;2024年正式在上海開出中國首店,目前在中國已有三家門店。而日前Vuori宣布了兩項重要人事任命以支持其全球業務持續增長,公司將重點拓展歐洲和亞洲市場。
而Lululemon在中國大陸的門店數量增至超150家,在國內已有廣泛認知和忠實顧客,并且Lululemon計劃在2025年新增30家位于三線城市的門店,重點布局長三角、珠三角經濟強縣。
隨著中國瑜伽服市場的競爭白熱化,Alo即將迎來諸多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