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0日至11日,中美兩國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經貿高層會談,就關稅問題達成重要共識,并于5月12日發布《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此次會談是在4月以來美國對華加征“對等關稅”(稅率從34%飆升至125%)、中國采取反制措施的背景下展開的。雙方同意分階段降低互加關稅稅率,其中美國取消根據4月8日和9日行政令加征的91%關稅,修改4月2日行政令中34%的“對等關稅”,暫停24%的關稅90天,保留剩余10%的關稅。中國則相應取消91%的反制關稅,暫停24%的反制關稅90天,并暫停或取消非關稅反制措施。這一協議自5月14日起生效,標志著中美貿易摩擦出現階段性緩和。
這是遠超所有人預期的中美關稅談判成績,也是2025年美國發動關稅戰以來全球最重要的一次緊張化解與談判突破,體現了中美兩國決策層在最壞情景發生前扭轉全球政治、經濟、貿易局勢繼續惡化的大國責任感。
特朗普二次當選以來,美國政府單方面對全球加征所謂“對等關稅”,其中對中國總計加征三輪5次關稅。本次會談前,美對華關稅普遍上升至145%,特定商品稅率甚至升至245%,導致中美之間貨物貿易停滯。
作為全球經濟總量占比超40%、貿易規模占全球近30%的核心引擎,中美日內瓦經貿談判的重大進展充分彰顯了作為全球最大兩個經濟體的戰略遠見與責任擔當,更是中國維護多邊貿易體系、推動全球經濟治理改革的關鍵舉措。
此次日內瓦會談以“相互開放、持續溝通、合作共贏”為原則,通過分階段關稅調整與制度性協商機制的構建,不僅有效化解了單邊主義造成的經貿摩擦,更開創了大國競爭背景下管控分歧、拓展利益交匯點的有效路徑,表明中美兩國在解決經貿摩擦、推動長期、可持續雙邊關系發展方面的戰略能力與決心。
但值得注意的是,聯合聲明提到的90天暫停期,意味著這可能不是最終結果,現階段僅對90天之內的商品貿易關稅成本有所緩和。
中國為全球最大的紡織品服裝生產國,而我國半數紡織品服裝用于出口,美國作為中國最大的紡織品服裝出口國之一,中美關稅的緩和,對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無疑帶來一定的信心。
出口成本降低,價格競爭力提升
自美對華加征145%關稅后,中國對美國出口額下降,其中表現為下游開工積極性回落,織機領域綜合開工65%附近,較前期低4個百分點附近;然而開工的回落并未使得行業去庫,坯布庫存逐步增至34天附近,這對化纖行業形成自下而上的負反饋。但關稅在今日取得關鍵性進展,這將會使得企業出口成本大幅降低,降低的關稅成本部分可讓利給海外采購商或轉化為企業利潤,這將助力中國紡織品服裝在國際市場取得一定的價格優勢,尤其是對價格敏感的中低端紡織品訂單可能加速回流,預計未來90天對美訂單量明顯增加。
短期終端訂單或明顯增加
由于本次聯合聲明,90天內暫停24%的關稅,這可能會導致美國進口商利空窗口期集中補庫,且可能要求將交貨周期壓縮至30天內,這或使得中國紡織企業調整生產節奏,下游領域開工有提升的可能,從而增加對化纖的集中補貨。另外,由于不僅是滌綸長絲、滌綸短纖、錦綸長絲、錦綸短纖等纖維均處于2021年以來的低位,難免會有部分下游企業出現集中性的囤貨。在發表聯合聲明的當日下午滌綸長絲、滌綸短纖產銷已經得以明顯改善,部分企業產銷高達600%-700%,從而使得企業去庫,將持續對化纖類產品形成價格利好。
長期的不確定仍存
由于本次政策窗口期在90天,窗口期結束后,關稅能夠延續仍需觀察后續的談判。生產企業還是需要平衡短期擴產與中長期的風險。由于美國層在科技領域采取“打折式”關稅策略(如半導體關稅從145%降至80%,仍高于貿易戰前水平),因此企業需要為關稅波動常態化做準備,警惕紡織服裝品類未來可能面臨類似“假性讓利”。
但無論如何,本次中國關稅的階段性進展,對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劑,后期終端訂單將陸續下達,從而增加化纖類需求,行業有望進入去庫階段,從而對化纖價格形成支撐,因此預計近期化纖類纖維價格有望形成上漲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