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減產協議的達成
OPEC+最終在周一凌晨達成減產協議,從該協議最終的官方消息看,墨西哥最終獲得了勝利,限產聯盟整體減產量從1000萬桶/日削減至970萬噸桶/日,墨西哥只需要減產10萬桶/日,關于減產基準、規模及分三個階段均較周四公布的減產方案沒有變化,新增的消息就是沙特、科威特、阿聯酋將額外減產200萬桶/日法人出口量(來自伊朗石油部),一季IEA成員國將增加戰略儲備原油采購,具體采購規模將在本周三公布,而美國、加拿大及巴西等非OPEC+成員國具體的減產數量沒有公布,目前依然可能是基于市場需求下的被動減產,而非主動性的硬減產,本周三美國德州鐵路委員會(德州油氣生產商的監管部門)也將召開有關會議商談減產事宜。
疫情之下的超級減產
會議決定將于2020年5月1日起,開啟三階段的減產協議。從2020年5月1日開始,將其總體原油產量下調10.0 mb / d,為期兩個月(到2020年6月30日結束)。從2020年7月1日到2020年12月31日這6個月,商定的總調整量為8.0 mb / d。隨后將在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的16個月內進行6.0 mb /d的調整。調整的基準是2018年10月的石油產量,沙特阿拉伯王國和俄羅斯,兩者的基線水平相同,均為11.0 mb / d。該協議的有效期至2022年4月30日,但是該協議的延期將在2021年12月進行審核。
全球原油損失量
因為疫情影響全球需求,且各種疫情階段、醫療水平、防疫措施差異甚大,對于全球需求損失量沒法精確,只能從量級上進行預估。高盛在3月25日報告中的需求評估模型,預計4月需求損失1868萬桶/日,5月1184萬桶/日,6月590萬桶/日。市場多認為這里在印度貧民窟、亞非拉地區等醫療條件匱乏地區出現新冠病例之后,這一需求損失可能會上調,目前大家普遍預期損失是2000-2500萬桶/日。
全球原油的剩余庫容
CITI在4月1日的報告中,披露了全球各地區的原油庫存。綜合考慮了官方披露的名義庫容、歷史最高庫存、80%和90%有效庫容。目前全球原油總庫容大約62.5億桶,其中商儲43.4億桶,戰儲19.1億桶。全球總庫存水平約45億桶,其中商儲29億,戰儲15.78億。也就是說截至2020年一季度,全球滿打滿算,還有17億的剩余庫容分布在全球。
油價中樞在哪里
我們減產的目的是為了防止油價跌入現金成本以下,而導致企業被動減產甚至永久退出市場,另外疫情期間大量醫療支出也占用了各國儲備,影響財政平衡,所以需要穩油價。但是是否能100%對抗疫情造成的需求損失,我們認為這不是主要目的。在不能100%補損失的情況下,超級減產也不會讓油價有很亮眼的突破。市場認為WTI的中樞在25-35美元/桶,美國油企是自由競爭市場,政府強制性主導力量弱,WTI超過35美金,套保力量卷土重來,會明顯影響聯合減產的效果,在此基礎上減產是悖論。
原油主導的市場情緒何時結束,減產消息落地之后會不會是利好兌現之后的利空再現?以下圖表可以窺見PTA從價格、供應、需求、基差以及加工區間的所有,相信將對市場有更好的理解。